|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门| 台湾

中传腐败“一锅端”再掀高校反腐

日期:2021-03-31 11:29 来源:舆情监测

  11月24日教育部宣布,对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校长苏志武等8名党员领导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进行通报,按照程序分别给予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从党委书记到副科长,8名高校领导干部因违规用车、办公“超标”等问题,受到“连锅端”式处分。“象牙塔”内“小微”腐败受到严惩,新一轮高校反腐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据粗略统计,十八大以来,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就有50多起,而今年以来,中纪委共通报涉嫌违纪的高校领导干部32名。影响较大的有,中南大学原副校长胡铁辉被控受贿近200万元;南昌大学校长被控受贿2千万;浙江大学原教授陈英旭贪污科研经费近千万元;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在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受贿千万元;四川大学原副校长安小予受贿窝案中,该校规划建设处原正、副处长接连被带走,接受调查……

 

中传腐败“一锅端”再掀高校反腐

 

  (2015年以来部分被调查的高校领导)

  一、网民对高校现状的分析

  在网民观点中,“权力边界模糊、内部监督匮乏的问题、信息公开流于形式……”等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现状,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高校行政化倾向日益严重,存在“宁当处长,不当教授”“先当处长,再当教授”等情况。在行政权力支配下,高校的人事管理、项目审批、资金分配以及学术、招生资源等都向领导倾斜,容易形成行政拍板“一言堂”。

  二校长负责制成了“个体负责制”。专家表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力下移,高校的管理自主权则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高校校长的权力过于集中,经费来源、使用多渠道、多领域,运行则相对“封闭”,内部监督很容易流于形式。

  三高校法人治理结构运行不畅。高校作为独立法人的地位已经确定,实际运行中普遍多角色交织,容易引发“后遗症”“并发症”。一系列高校腐败案件表明,在大学合并、扩建新校区、改造老校区的过程中,最易出现权力交织、滥用现象。

  二、网民建议

  在一项“根治高校腐败,你认为哪种措施最有效”的网络调查中,30.24%的调查对象选择“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排除权力干扰”,居于首位。在舆论场的传播中,“中传‘一锅端’腐败”事件被视为高校塌方式腐败的典型。

  一是舆论认为新一轮教育反腐力度加大。新一轮高校反腐向作风“开刀”——违规使用公务车辆、违规在校外餐饮场所公款宴请、办公用房严重超标,全部置于禁令监督的聚光灯下。从查处“基建一支笔”“招生一口价”式的腐败案件,到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管党治党不力、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违纪问题,教育领域的反腐工作力度正不断加大,覆盖面越来越广。

  二是舆论认为必须对高校的管理实行改革。为实现“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必须对高校的管理进行深度改革,方向应当集中在学校管理层的监督与限权之上。要明白,凡是存在权力不受监督和制约的地方,都会存在滥用的可能性,高校更不例外。打破高校行政化,让学术归学术,管理归管理。

  三是信息公开,是当前遏制高校腐败的关键环节。从高校治理角度看,要让信息公开成办学常态,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分离,建立校长公选制度,畅通师生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让民主选拔的校长对师生负责。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实现舆情数据价值最大化 需要发挥三个想象力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