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门| 台湾

经济大省稳财源:前7月全国财力10强城市,6强来自江浙沪粤

日期:2022-09-26 23:3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 北京报道

近日,财政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同期增长9.5%,按自然口径增长5.6%。

这是自4月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自然口径首次实现正增长,也被认为是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成效在财税领域的体现。

稳经济也是稳财源。而这一重任主要落在了经济大省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大省肩上。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参会的经济大省包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和四川。李克强说,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6省里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六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而在40天前,7月7日,李克强在福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参会的省份包括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李克强说,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四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八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

这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均有江苏、浙江和广东,足见3省份稳经济和稳财源的“顶梁柱”作用。

那么,在今年上半年经济遇到超预期冲击的情况下,经济大省们稳经济、稳财源的表现如何?《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各地财政局发布的数据,对1—7月全国各城市财政收入数据进行梳理发现,排在前10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苏州、重庆、宁波、广州、天津和武汉。而在这10个城市中,除上海、北京、重庆、天津这4个直辖市外,有5个城市来自东南沿海省份江苏、浙江和广东。

虽然这些城市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均过千亿元,但由于上半年经济遇到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及多点散发的局部疫情等超预期冲击,10个城市的财政收入均为负增长,其中,降幅最小的是广州-1.0%,降幅最大的是天津-26.3%。这说明我国各地财政收入的承压依然较重,稳经济和稳财源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

上海、北京、深圳稳居前三

财政收入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履行其职能、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和GDP总量一样,都是能体现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虽然今年上半年上海遭遇了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本土突发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带来的严重冲击,但上海的财政收入还是保住了领先地位。上海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7月上海财政收入达到4743.0亿元,在各城市中位居首位。同时,上海独占4000亿元档,也是唯一财政收入过4000亿元的城市。

回看去年同期,2021年1—7月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61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20.2%。而今年1—7月财政收入名义增长为-16.2%,显示上海财政转负为正的压力依然很大。业内普遍的看法是,今年1—7月上海财政收入下降跟疫情冲击有关。3月初暴发的上海疫情,让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经济出现负增长。经济决定财政,经济下行引发财政收入下降。

尽管受上半年疫情影响比较大,但影响是阶段性的,上海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变。8月27日,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下降5.7%。上海经济在疫情严重冲击下,展现出了较强的发展韧性。上海核心功能强、生产能力强的优势没有变,上海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的特点没有变,上海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没有变。

也因如此,上海作为全国经济重镇的地位依然稳固,依然稳坐财政收入第一的席位。

不过,上海市统计局在报告中坦陈:“国际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仍较大,全市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

北京的财政收入紧随上海之后。统计数据显示,1—7月北京财政收入达到3521.0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下降9.4%,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0.2%,继续保持同口径正增长态势,在全国各城市排名位居第二,3000亿元档也仅有北京一个城市。

今年上半年,北京GDP(19352.2亿元)反超了上海(19349.31亿元),跃居第一。而在财政收入方面,北京依旧不敌上海。单看7月份,北京财政收入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北京市财政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0.4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1.4%,降幅较6月明显收窄14.5个百分点。深圳排名第三位,1—7月财政收入为2556.0亿元,也是仅有的2000亿元档的城市。

深圳财政收入排位靠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在二季度企稳回升。8月29日,深圳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7月,深圳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市经济延续恢复态势。首先,工业生产稳定增长。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其次,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8%。最后,消费市场逐步恢复。6月份,市场销售快速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0%,当月增速创今年新高;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26.4%,比5月份提升23.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增长36.2%,比5月份提升32.3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在二季度企稳回升为深圳稳财力提供了支撑。

重庆、宁波、广州实现逆袭

在财政收入排名前十位的1000亿元档位的城市中,位次和去年同期相比,又发生了明显变化。重庆由第七位跃升到第六位,宁波由第八位跃升到第七位,广州提升最多,从第十位跃升到第八位。

首先看重庆。今年1—7月,重庆财政收入为1192.3亿元,排名跃升到第六位。

其规上工业制造业的拉动是重要因素。重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

1—7月份,在重庆市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2%,医药制造业增长49.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9.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6%。

虽然财政收入排名上升了一位,但其实际增长-15.9%。重庆市统计局表示,要清楚认识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全市经济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恢复基础还需要巩固。

再来看宁波。1—7月宁波财政收入达到1174.6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下降5.70%,排名第七位。

相比其他城市,宁波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这与其工业生产保持稳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等因素有关。

从规模以上工业看,1—7月,宁波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7.5亿元,同比增长4.8%。全市35个工业大类中,20个行业实现正增长。

从投资规模看,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1—7月,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0.7%。

从市场消费看,1—7月,宁波市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7%,市场消费已开始逐步复苏。

最后看广州。今年1—7月份,广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12.5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下降1%。这在10个城市中是降幅最小的,广州的财政实力也从去年同期的第十位跃升至第八位。广州的财政收入相对稳定,主要跟生产、服务业、消费需求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改善有关。

从工业生产看,工业生产稳定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1—7月,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其中7月当月同比增长6.0%。重点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9.1%。

从服务业看,规模以上服务业持续恢复,高端服务业保持活力。1—6月(错月数据),广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其中,6月当月同比增长5.4%。

此外,1—7月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等数据向好,业内预测广州财政收入的排名还有望再提升。

这些城市在6月份均扭转了主要经济指标负增长的局面,经济运行逐渐企稳回升。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势要起而不可落。

下半年,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仍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

责任编辑:王健

上一篇:关系每个人!中国将建120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下一篇:二十大代表如何从9600多万党员中选举产生?中组部答记者问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