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门| 台湾

多地停止“返乡人员报备是否阳过” 专家:对强制报备可拒绝

日期:2023-01-14 17:33 来源:极目新闻

2022年1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新十条”),各地陆续放开了对人员出行和流动的限制。

然而,近日安徽黄山市屯溪区某小区居民向媒体反映,其所属社区要求外来返乡人员前往物业处进行报备,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往返地区、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等个人信息。黄山市黟县、河南沁阳市等地,也曾发文要求外来返乡人员提前进行报备。

1月12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屯溪区、沁阳市有关部门获悉,两地已不再要求外来返乡人员提前报备。此外,还有地方发文明确外来返乡人员无需进行报备。多位返乡人员也表示,今年春节回家未收到需提前报备登记个人信息的通知,正逐步回归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

法律人士及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强制要求报备,可能涉嫌行政违法,返乡人员可拒绝相关报备要求,无需承担法律责任。从本质上来看,要求外来返乡人员报备仍是一种变相“加码”,会加大外出务工者的心理压力,降低其返乡意愿。

多地撤销返乡提前报备要求

随着春节临近和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各地有关落地或返乡报备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据《半月谈》报道,“新十条”发布后,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率先取消了报备的要求,但也有部分地区仍在坚持。

据媒体报道,1月6日,安徽黄山市屯溪区某小区居民反映,其所属社区要求外来返乡人员前往门岗或物业管理处进行报备,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往返地区、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等个人信息。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报备要求是政府下达的,收集信息的目的仅为统计返乡人员数量,了解人员流动情况,报备后不会对居民采取任何措施,可以不提供身份证号信息。

安徽黄山屯溪区某社区要求外来返乡人员报备是否“阳”过等个人信息(媒体报道截图)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内其他地区也曾要求外来返乡人员报备。2022年12月22日,黄山市黟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文称,返乡人员通过电话至少提前3天向所在村组(社区)报备,做好健康监测。1月3日,河南沁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倡议书》,其中提出“我们热忱欢迎每位在外亲人回乡过节,在外的您计划返乡前,请提前向所在村街(社区)报备。”

上述地区相关举措发布后,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有返乡人员认为,要求报备是否“阳”过并登记个人其他信息,是变相限制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过年流动。

“外来返乡人员回来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即可。”12日,黄山市屯溪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上述小区的返乡报备政策可能是基层社区自行要求的,区上并未统一要求外来返乡人员报备,也不需要登记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往返地区、是否感染过新冠等个人信息。

黄山市黟县也撤销了“返乡报备”的通知。黟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前外来返乡人员进入黟县无需提前报备,建议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应特别留意家中老人和基础疾病患者。

黄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人员表示,黄山市各县(区)的返乡政策有所差异,外来返乡人员可先向村(社区)咨询。如果要求报备或对返乡报备政策有异议,也可以拨打12345咨询或投诉。

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此前发布的《倡议书》中“报备”的表述不合适,也没说清楚,目前外来返乡人员到沁阳无需报备。该工作人员解释,发布《倡议书》的本意是提醒外来返乡人员提前与家人做好沟通,告知家人自己是否已“阳康”。“如果告知家中自己正在‘阳康’中,家人可提前备药,也便于联系当地政府提供药物和医疗救助。”

强制报备缺乏法律基础

2022年12月,“新十条”的发布,标志着持续了3年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出现重大转折,各地纷纷放开对人员出行和流动的限制。

同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明确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等。

当前,“乙类乙管”已实施,意味着“精准防控”的结束,强制隔离、定期核酸等也被取消。在此背景下,报备收集个人信息有何用处,返乡人员是否有权拒绝报备,多位法律人士及专家进行了分析解答。

铁路旅客返乡(铁路部门资料图)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往返地区、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等信息,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当存在“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情形时,不需取得个人同意。而在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相关政府部门无权强制要求返乡人员报备并提供上述个人信息。

北京市博圣律师事务所律师白小勇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政府部门如果强制性要求外来返乡人员报备登记上述个人信息,或涉嫌行政违法。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也分析认为,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不再进行所谓的精准防控、强制隔离了,如果还有地方要求返乡报备,收集包括健康状况等敏感个人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缺乏正当性。

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此前对媒体表示,在实施“乙类乙管”后,要求返乡人员报备并填写上述个人信息的做法缺乏法律基础,物业和社区也无权收集居民个人信息。面对这种情况,居民可以自愿向社区报备,也可以拒绝这一要求。

郭兵进一步分析,如果当地政府或者社区向返乡人员明确告知了收集目的,并承诺严格对个人信息进行保密,返乡人员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出于自愿向社区报备。如果政府部门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强制要求报备,就可能构成违法,理论上属于无效行政行为,返乡人员可以拒绝相关报备要求,并且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被社区强制要求提供上述个人信息,外来返乡人员被无形之中‘加码’,可向上级政府部门进行反映或举报。”付建律师补充道,如果出现违规违法行为,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及时整改。

许多返乡者称未收到报备通知

记者注意到,“新十条”发布及实施“乙类乙管”以来,也有地方发文,明确返乡人员无需进行报备。不少返乡人员称,今年春节回家未收到任何需要报备的通知。

近日,河北三河市发布返乡倡议,提示大家正确认识疫情、做好返乡前后防护、保持卫生习惯、减少聚集活动、主动接种疫苗等,其中倡议明确返乡人员无需进行报备。

在陕西一高校读大四的邹小龙上大学以来,今年寒假是首次返乡不用报备。2022年12月底,他参加完研究生考试后从西安回到贵州遵义,老家所在的小区、社区并未要求他提前报备。回到家已半个月,他也未收到当地疫情防控部门要求登记是否“阳”过等信息。“正在逐步回归到疫情前的生活,我觉得很轻松,很安心。”他说。

高远原本是陕西白河人,其妻子是甘肃玉门人,结婚后一直在外地生活,他们连续3年没回老家,这个春节决定回去陪父母过年。高远告诉记者,妻子前几日已先行顺利回到甘肃玉门,村上没有要求提前报备。

13日,高远踏上返乡之路(受访者供图)

1月13日,高远从库尔勒出发去玉门接上妻子,一起回白河。他说,往年临近春节,村里会早早发布通知提倡“非必要不返乡”,并要求返乡村民提前报备,今年没有任何要求。

“回去需要配合村上登记是否‘阳’过等健康信息,我们会如实登记,反正已经‘阳’康多日了。”高远说,如果有一举两得的举措,既能帮助政府部门了解收集人员流动情况,又能保证个人信息安全,就更好了。

强制报备或降低返乡意愿

事实上,在防疫政策已优化调整的当下,要求返乡报备实际意义不大。其中,让外来返乡人员报备有没有“阳”过,也可能助长“新冠羞耻”或逆反情绪,甚至带来阳性或非阳性歧视。

此外,有专家分析,一些地方要求外来返乡人员报备登记,更多目的可能是为外来人员设置返乡“阻碍”。报备要求被宣传或传播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返乡人员的心理压力,从而降低返乡意愿。

许可此前对媒体表示,在实施“乙类乙管”后,其实并不存在个人层面上的防疫政策,但国家想要了解人员流动情况以及可能带来风险的需求是合理的。他认为,在目前情况下,需要统计的不是具体的个人信息,而是整体人员流动的情况。

不过,这种信息收集行为应该是匿名化的,“不需要了解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只需要了解每天有多少人从哪里回来,是否感染过等就足够了。”许可进一步解释,对整体人员的流动情况进行监测,有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相关政策,例如及时增加医疗物资储备、提前进行医院扩容等。

某地准备的健康防疫包(网络截图)

海南某医疗企业负责人、高级经济师邓之东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建议,政府部门发布返乡倡议(政策)及基层村(社区)在采集外来返乡人员信息时,方式要妥当,例如可以只统计未“阳”过的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赠送“健康包”,提供医疗救助等服务,这样的倡议或举措才会更有温度、更有效果。

邓之东还建议,临近春节,各地应更多地着眼于呼吁返乡人员做好基本防护、保护脆弱人群,特别是老人和基础疾病患者。同时,减少返乡政策“阻碍”,促进缓解返乡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强返乡意愿,增加人员流动,有利于当地“疫”后刺激消费和经济复苏。

(文中邹小龙、高远为化名)

责任编辑:王健

上一篇:银保监会:2023年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下一篇:部分省份组织医疗系统大规模培训 提升新冠感染救治能力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