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逐梦“未来之城”——雄安新区聚力打造创新高地
12月4日至7日,雄安新区接连举办“北京高层次专家雄安行”“外籍人才雄安行”等活动。海内外人才聚雄安,谋发展。
千年大计,人才为本。雄安新区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引才聚才,为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京畿大地,宏图徐展,各类人才“雁阵齐飞”,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政策引才
积极引进顶尖科学家到雄安工作,给予2000万元至5000万元科研经费;对高端高新产业领域技术研发等特殊岗位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给予“特岗特薪”待遇,每年按照年薪的50%至100%给予奖励;对企业引进的世界技能大赛、中华技能大奖获奖者和全国技术能手,给予20万至100万元补贴……
2023年11月,雄安新区一揽子推出“雄才十六条”,以真金白银的支持和实实在在的便利,聚才引才。
一年来,17个顶尖人才团队项目、19个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产业化项目、13个高水平创新平台落地雄安;中国大唐科技创新公司等一批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设立,疏解人才加速导入;引进22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名“全国技术能手”和170名高级技能人才;每月为2100多名在雄安稳定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300余万元。
2024年,3.79万名创新创业人才扎根雄安,为助力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产业聚才
作为第一批进驻雄安发展的科研工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一次次赴新区考察,谋划部署在这座现代化新城开展国家重大装备、高性能金属结构新材料的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
“雄安新区建设了多个高水平创新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希望我们的项目在雄安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硕果。”展望前景,王华明信心十足。
雄安科创中心。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城市因人才而兴,产业因人才而旺。
构建涵盖国家、省、新区三级的特色科技项目体系,支持新区各类创新主体联合新区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雄安着力构建产才融合机制,科技、产业、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集聚。
目前,新区已设立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等18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全国科研院所和科学家前沿领域技术创新试验提供平台,为科研成果落地开花夯基培土,努力做到引进一个人、带来一群人、完善一链条、壮大一产业、实现大发展。
活动揽才
11月9日,2024年“首都高校雄安行”活动举行,30余所高校师生应邀走进雄安,实地了解新区规划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创业就业环境等。
8天后,“百家创新平台雄安行”活动举办,共吸引50余名顶尖人才,170余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的负责人齐聚雄安。
“百家创新平台雄安行”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落飞麟 摄
从科技人才创新周,到百所高校、百家科研院所、百家创新平台、万名大学生雄安行,新区招才揽才活动日益丰富。截至目前,系列“雄安行”活动已经吸引780批次高校、627批次科研院所、170余家高水平创新平台、3.8万余名首都大学生来雄安交流参访、寻求合作。
新区连续举办16场“雄才杯”创新创业路演赛事。“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大赛吸引全国818家企业团队1320个项目参赛,一批优秀项目团队通过参与比赛,将事业发展布局到雄安。
服务留才
“温馨舒适的人才公寓、美味可口的食堂饭菜、便利的政务服务和交通让我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未来我愿和家人在这座城市继续奋斗和生活。”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首席技术官赵琦说。
让人才来雄安,更要让人才留在雄安。
实施雄才·安居工程,打造一批青年人才驿站;组织优质商家为“雄才卡”持卡人提供社会化服务,新增车牌办理、人才贷等服务事项;改造适配外籍人才永久居留许可证系统,20项境外职业资格在雄安新区可直接认可……
雄安不断优化人才“引育留用”体系,建设专业人才服务队伍,做大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持续涵养人才生态。
以城聚才,以才兴城。
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涛表示,雄安新区正大力营造优质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活跃高效的创新氛围,广泛吸引、聚集国内外力量参与新区建设和发展,让来到雄安的人才感受到这片热土的生机,在这里成就梦想,共同推动“未来之城”日新月异、阔步向前。(记者落飞麟、龚璟璐)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