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门| 台湾

以书会友获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看首图人李凌霄有哪些科普“大招”

日期:2022-02-10 17:43 来源:北晚热线

  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传来喜讯,李凌霄被评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

  

 

  首都图书馆是北京市属大型公共图书馆,作为北京市重要的知识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拥有宏富馆藏和各学科专业馆员,是开展科普活动的优良平台。首图已连续多年被设为北京市科普基地,李凌霄同志任职的宣传策划部是科普基地建设和科普活动组织的责任部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科普活动组织和科普阅读推广工作,以期向公众传播科普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随着国家对提升大众科学素养的日益重视,首图日渐增强策划组织和资源投入,面向各年龄层读者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扎实严谨的科普活动,李凌霄同志作为首图活动策划的专职工作人员,多年来负责或参与了首图众多的科普主题活动。

  一、负责“首图讲坛”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

  首图讲坛是首图培育的读者活动品牌,每年策划组织100场讲座、沙龙、论坛等活动,每年都会在科技周、科普日或国家重大科技事件的时间节点,策划相宜的读者活动。李凌霄同志曾策划过“生活中化学”活动帮助读者在权威专家的讲解中正确认识身边的化学污染;也曾负责“首都科学讲堂”在首图的组织实施工作,累计开展51场包含院士在内的高端科普讲座;还曾结合社会热点策划过科技考古、垃圾危机、海洋强国、火星探测等主题活动;2021年负责创设“科普讲堂”,以社会大众关注的科学科技前沿进展为切入,结合专家的主题书单荐读,开展具有图书馆特色的科普活动。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创办“首图讲坛云课堂”,将知识类的讲座活动转为线上,累计开展78场活动,线上观看量达3218万人次。

  科普活动需要创新形式,需要引起公众的主动关注和兴趣。李凌霄同志和团队曾尝试过环保时装秀、走进北京博物馆、走进院士书房、沙龙+互动博物展览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公众能够参与、体验、互动,用亲身体验和实地走读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负责科普图书的评选及荐读工作

  首图不仅重视馆藏建设,更重视为每位读者推荐适宜的图书。为了帮助读者在海量图书中选择兼具大众阅读与出版品质的好书,首图于2014年创设“阅读之城”图书推荐活动,更联动全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共同打造为全市性的选书、荐书活动,李凌霄同志连续八年负责制订“阅读之城”的活动方案、荐书标准、评审规则、工作流程,并全程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及成果推广。“阅读之城”活动设有“科普”类别,每年跟踪科普类新书的出版信息,从大众阅读的角度择选40种科普图书,通过全市各区图书馆和专家评审的推选意见,再结合全市读者的投票结果,每年年终推荐6种科普图书,且6种少儿图书需包含至少2种少儿科普书,然后将获奖图书在全市范围内通过专家解读、馆员导读、展览、书评撰写等多形式推荐给广大读者。2014年以来累计向读者推荐科普图书280余种,七届活动的图书推荐展览在北京乃至京津冀的图书馆进行巡展,累计惠及150余万读者。

  为了扩大“阅读之城”活动的覆盖面、提升活动的互动性、便捷读者获得活动成果和阅读资源,李凌霄同志带领工作团队建设了“阅读之城”活动官方网站及电子书阅读小程序,尤其是疫情以来通过线上阅读打卡活动吸引读者共享阅读。同时每年开展“图书认领活动”,让热爱阅读的读者通过提交书评能够免费获得心怡的好书,优秀的读者书评将有机会参与首图每年的结集出版,多种活动组合在一起,使得“阅读之城”的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业界认可、读者欢迎的阅读推广活动。

  三、在首图官方新媒体开展科普阅读推广

  李凌霄同志所在的部门不仅承担首都读者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还负责运维首图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新媒体,多年坚持原创性、品牌化原则,带领团队向公众提供最新、最快、最优的资讯和阅读资源,微信粉丝40万、微博粉丝3.6万、快手粉丝7.6万,为图书馆在疫情后的公共文化服务发挥了重要阵地作用。在新媒体内容创作中,她和团队意识到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任何人面对新事物、新技术、新概念都需要具备理性的甄别能力,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她们将“科普”设为固定主题,每月在微信、微博、百度百家号推荐7-10种科普图书;邀请专家以音视频形式为孩子导读科普图书;编辑整理科普讲座的图文、音频、视频内容在新媒体推送;挖掘有趣的科普知识拍摄制作短视频。新媒体的互动性让她们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可以更及时地推送读者感兴趣的科普内容。

  知识需要传播,传播需要平台,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属性和机构性质能够更好地承担起传播平台的职责,多年的工作心得也让李凌霄同志深刻地坚信科普事业重在长期努力,重在激发公众的兴趣,科普活动的策划重在选题和形式创新,只要避免生硬的说教,让科普知识和生活和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就能够吸引公众自主的参与和思考。

责任编辑:郭凯

上一篇: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迎新春过大年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祝祖国繁荣昌盛

下一篇:2022年中国航天发射任务将实现多个“首次”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