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架起一座人与自然之桥
日前,首批国家公园名单尘埃落定,这不仅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新起点,也是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问题的新探索。
除了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作为首要功能之外,国家公园还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而这也是全民公益性的理念所在。
因此,统筹协调自然保护、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功能,无疑成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题中之义。
早在去年8月,经海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海南省委、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协商,在8个市县的10所学校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学校。入选的10所学校基本覆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域。
今年4月8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发现热带雨林奥秘,铸牢生态文明底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科普教育进校园活动走进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岸学校。来自海南松鼠学堂的自然体验导师刘艳介绍了热带雨林的概念、特点、分布、物种、生态系统等知识,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生动的雨林之窗。
“我们通过开展自然教育课堂进校园的活动,让从小就生活在这片热带雨林里的孩子更加熟悉这座人类宝库,”刘艳认为,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和雨林生灵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有利于培养他们今后自发保护热带雨林的意识。
如今,多种形式的自然教育课堂先后走进雨林周边的学校、社区、乡镇,在传播国家公园理念的同时,也提高了公众生态保护意识。除此之外,建立自然教育基地,开展公益讲座,打造生态研学,出版科普图鉴等科普宣教举措,更是让自然教育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加强科普教育的同时,在“保护中开发”生态旅游也让更多人走进热带雨林。
地处霸王岭腹地的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是海南最为偏远的黎族乡镇,这里森林茂密,拥有得天独厚的原始生态条件。游十里画廊,品黎家风情,乘着国家公园建设的东风,王下百姓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了王下“黎花里”文旅小镇。当地不仅摇身一变,成为知名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艺术研学基地,还是公众走进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学习自然的最佳场所。(本报海口10月21日讯)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