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再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四百载匠心锻造文化传承
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传承人陈伟明荣列其中。这是张小泉第三次斩获这项非遗领域的国家级荣誉,目前企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增至4位。而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匠人个体技艺的认可,更映射出张小泉作为中华老字号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传承。
文化旅游部官方公告
陈伟明上世纪80年代便进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从事手工锻打工作,师从施金水、张忠尧、赵仙元等老师傅。作为一名匠师,他躬身投入非遗传承实践逾40年,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从试钢、嵌钢到淬火等72道工艺流程,每一道工序历经数万次重复,早已练就了在炉火纯青时精准判断钢材状态、于毫厘之间把控剪刃角度的本领。他锻制的传统1-5号民用剪,完全采用张小泉镶钢锻制技艺,剪刃锋利,剪体柔美,达到了名副其实的“钢柔相济”的极妙效果。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伟明
正所谓,剪刀锻制是“铁与火”的艺术,而张小泉正将这种艺术浓缩进自身品牌的骨血之中。自1628年创立至今,张小泉一直秉承“良钢精作”的品牌核心理念,致力于传承中国匠人精神,将72道锻制工序代代相传,让“非遗”技艺在淬火与锤炼中生生不息。
前有传承人施金水、徐祖兴、张忠尧,后有陈伟明,多少代工匠秉承刀剪制作技艺,将一把把刀剪淬炼、打磨至极致。他们凭借自身的执着坚守,不断推动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几十年如一日,围着一方炉火,千锤万打。经年累月、言传身教,守持匠心、传承匠艺,从而使得张小泉成为国内传统手工业中非遗传承体系较为完整的老字号品牌之一。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伟明与他的徒弟
非遗传承不是把技艺锁进保险柜,而是要让老手艺活在当下。张小泉从明朝年间到现代社会,从一间手工制剪的作坊到如今构建起匠人梯队的传承生态,以四百年的坚守与创新,为传统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提供了生动范本。近年来,张小泉公司内部专门设立了“修磨技艺传承人”招募机制,招募的几位修磨队新学员已陆续参与到张小泉开展的“用户服务进社区”的修磨服务中。同时,通过免费开放刀剪科教基地,开展老字号和非遗、制剪工艺科普教育,为公众提供了了解刀剪工艺的机会,让传统工艺走出了工坊。
从明清时期的贡品剪刀,到如今走进千家万户的厨具精品,张小泉的品牌历史也是一部匠人与时光较量的奋斗史。当机械臂与智能设备逐渐普及,张小泉研发出行业领先的核心工艺之时,仍不曾忘记初心,坚持以传承非遗文化为己任,走出了一条“守艺”与“传艺”并重的创新之路。至今,张小泉工厂内依然回响着铁锤的叮当声,这声音穿越时空,诉说着非遗技艺的温度,也见证着一代代匠人以初心锻刻的文明印记。
责任编辑:白文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