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门| 台湾

【喜讯】延安市王天成、刘西英、闫伟东、霍爱英四人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新会员

日期:2022-09-07 18:17 来源:中国新媒体信息网

       近日,中国作家协会发布中国作家协会公报,公布了中国作家协会2022年新会员名单。延安市王天成、刘西英、闫伟东、霍爱英四人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新会员。



 
 
       王天成,男,1962年出生,籍贯陕西宜川,笔名施方人。黄龙县文联副主席,黄龙县作协主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在《延安文学》《青年诗人》《诗刊》等十多种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首),发表教研论文20多篇。在全国各类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出版诗集《眷恋》《境界》《山重水复》《七彩梦》,诗歌评论集《现当代诗歌赏析》,小说集《飘零的红叶》,散文集《逝水流年》,教育文集《心烛悄燃》。
 
 
 
神奇的云
 
 
是有情感的
 
它不高兴时
 
不给人晴朗的天
 
 
 
是会作诗的
 
霞光、霓虹、甘霖
 
都是它发表的作品
 
 
 
是有灵性的
 
时明时暗
 
多彩多姿
 
 
沉默的云
 
把“郁闷”发泄成
 
震天的雷声
 
 
孤独的云
 
把“思念”酝酿成
 
断线的泪珠
 
 
流浪的云
 
把“自由”飘荡成
 
移动的风景……
 
 
 
寻找远方
 
他乡
 
是故乡的远方
 
总戴着
 
云雾缭绕的面纱
 
多少人
 
把他乡当成了故乡
 

 
故乡
 
是他乡的远方
 
常伴随
 
或淡或浓的乡愁
 
多少事
 
也不能淡化童年趣事
 
 
 
睡梦中向往
 
地平线上追赶
 
寻找远方的途中
 
总有隐隐约约的乡音
 
在耳旁回荡
 
 
漂泊的心
 
随候鸟迁徙
 
希望的沃土
 
理想的境界
 
反复在脑海呈现
 
 
 
人的一生
 
都在寻找远方
 
却没想到
 
远方
 
一直在自己的心里



 
       刘西英,男,山东省昌乐县人,1976年随全家迁至陕西省黄龙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潮》《延河》《芒种》等。曾获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奖”,《诗选刊》年度优秀诗人奖,《延河》最受读者欢迎奖诗歌类一等奖。著有诗集《爱的馈赠》《无名花草》《无爱的诗歌》,编有中英文版的《中国百位诗人写延安》。
 
 
榆树母亲
 
有人说
 
陕北旮旮旯旯里
 
那些开着朴实花朵的
 
洋槐树
 
就是陕北的女人
 
可我觉得
 
我的母亲,并不比
 
槐花美丽
 
倒是小时候
 
母亲在榆树上采榆钱
 
给我们吃的情景
 
常常让我觉得
 
她更像一棵榆树
 
不仅给子女奉献了所有的
 
榆钱
 
最困难的时候
 
她甚至扳倒自己
 
剥下树皮让我们充饥
 
就如同最寒冷的日子
 
她在我们身上
 
披上她的棉衣
 
温暖了我们
 
却冻坏了自己
 
 
家乡的山桃花
 
那一大片一大片盛开的山桃花
 
曾是母亲最关注的
 
别看她不识字,每年春天
 
她却能凭着自己的感觉
 
在一片纸上准确地标出它们的位置
 
 
 
这是母亲独创的地图
 
也是夏天采摘时
 
我们参照的图纸
 
母亲不知道什么是导航
 
但靠它引路,我们从未闪失
 
 
 
那是一些困难的日子
 
家里一年的零用
 
差不多全靠大山的恩赐
 
体弱的母亲因为上不了山
 
所以总是显得特别着急
 
 
一年一度烂漫的山桃花
 
曾带给我们无限的欢喜
 
母亲通过山桃花预知年景
 
在年复一年的期盼中
 
用指头掰完了所有贫穷的日子
 
 
 
母亲去世后
 
我们把她埋在了山下
 
希望她仍能看到年年的花事
 
但是因为没有了母亲的指引
 
我们却再也找不到丰收的位置




       闫伟东,男,笔名阎伟东,祖籍陕西安塞,《延安市人民政府政报》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延安日报》以及《延河》《延安文学》《六盘山》等八十余家报刊杂志发表报告文学、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二百余篇首。
 
       著有纪实小说《塞西支队》、报告文学《拥抱一方厚土》,发表电影文学剧本《延安取枪》《婆媳情怨》,编著有《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纪实》《延安红色记忆》《解读延安精神》《西北局纪事》等。编导微电影和纪实片二十多部,被称为“延安红色文化作家”。
 
 
乾坤弯聆听《黄河船夫曲》
 
       早就听说,陕西省延川县土岗乡境内有一段黄河弯道,叫乾坤弯,那里人文积淀非常深厚。单从名称上看,乾表示天,坤表示地,将天地合二为一,其气魄之大、包罗之广、蕴含之深,可见一斑,可惜没有机会游览。去年秋天,有幸去延川县城出差,借机去了一趟,终于使这一渴望得以如愿以偿。
 
      出延川县城,翻山越岭,走六十多公里,就到了乾坤弯。站在黄河畔上,极目远眺,给人直观印象是,这里质朴自然,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只是集中了大小不等无数的弯道。两岸层层叠叠的黄土山峦,沟壑纵横,条条山脉如同绵绵爪指伸向黄河,使黄河逶迤折行,在群山沟壑间穿梭。乾坤弯由两个弯度较大的弯道组成,很规则地绕了两个大半圆,联成“S”形状,像初升的月芽反接在了一起,黄河水沿着弯道缓缓地由南向北流淌着,静得像悠闲自在的姑娘,柔得似怀春的少妇,给人恬静惬意之感。
 
       面对乾坤弯,让人首先联想起的是黄河壶口瀑布。人们常说,古老的中国有一条龙,那就是黄河。被称做龙巢的壶口瀑布,不知是鬼斧神工、自然造化、还是天意,确实真有人们想象中龙的轮廓。十里龙槽,蜿蜒曲折,像龙身。龙槽里翻滚的黄河水,泛起片片白沫,像是龙鳞。龙槽两边的沟渠,枝杈延伸,像龙爪。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确像龙头,腾起数十丈高的水柱,有龙角之势,水雾上缠绕着的七彩飞虹给人光茫放射之感,流水猛然下跌发出的响声如龙巨吼。看上去,那“龙”确像活着,暴躁不安,翻滚着,咆哮着,喘息着,有欲腾空飞去之势。
 
       同是黄河上的两处自然景观,壶口瀑布具有阳刚之美,看了让人心情壮怀激烈,振奋昂扬,产生攀越腾达之欲。乾坤弯具有柔顺平和之美,看了之后让人心情坦荡自在,舒适温馨,产生轻歌曼舞之欲。应该说壶口瀑布是黄河动态景观的代表,乾坤弯是黄河静态景观的代表。一动一静,折射出了黄河自然景观的丰富内容。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
 
几十几道弯上几十几条船
 
几十几条船上几十几根杆
 
几十几个梢公把船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
 
九十九道弯上九十九条船
 
九十九条船上九十九根杆
 
九十九个梢公把船搬
 
       正在我仔细品评乾坤弯景色时,忽然,身后传来一男一女对唱《黄河船夫曲》的声音。嗓音并不专业,却带有一股野性的美,宏亮、高昂,传得很远。在黄河畔上看黄河,又聆听到《黄河船夫曲》,心里猛然好像豁达开朗了许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激情和冲动,却又拿不准是一种什么韵律和感觉。扭头一看,是一对五十岁左右壮年夫妇在不远处的山坡上劳动,妻子唱着问,男人唱着答。
 
 
       人们都把黄河视为母亲河,共认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凝聚了天地之灵气,汇集了人文之精粹,外延苍莽,内涵深遂。数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研究、在赞叹,可流传范围最广、穿越时间最长的,就是这首民歌《黄河船夫曲》。人们久唱不烦,久听不腻,即使社会发展到今天,认识不断深化,思想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仍把它作为赞美黄河、歌颂黄河的主题曲。看似简洁、明了的两段文字,仔细一推敲,究竟表达什么意思,一时还难以让人搞明白。是描述黄河的险峻壮美吗?是描述黄河的繁荣昌盛吗?是抒发黄河人的豪情壮志吗?给人感觉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有,但又不完全是。似乎想要给人说出一种很深奧的哲理来,或要表达某种意境,让人感觉有,却又不能直观透彻地领悟明白。
 
       他们说,这黄河不是因其现在浑浊不堪的颜色而得名。远古时期,这里林草茂盛,湖泊众多,河水很大,碧波荡漾,鱼鳞闪闪,进入中原后向北分成九条河,叫九河。这乾坤弯一带,是伏羲氏出生、生活的地方。远古时期,延川县土岗乡周围居住着一个凤姓部落,首领生有一女,长得月容花貌,走路风一样轻柔快捷,唱起歌来像凤凰一样美丽动听,于是人们称她为凤花胥。以后,这个凤花胥同雷神结了婚,生了个人头蛇身的怪胎,夫妻惊喜之际,给他取名叫伏羲。至今,附近有个村叫伏义河,原名叫伏羲河村,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将“羲”改为“义”,据说村名从远古一直沿袭至今天,就是为了纪念伏羲氏。伏羲氏经常去乾坤弯,仰头观天象,低头看河山,深思悟性,根据山形地理、气候变化和自己的领悟,构思并研制出了“太极八卦阴阳鱼”图,后来叫做“太极阴阳八卦图”。人们为了纪念伏羲氏的这一发明,把黄河上的这道弯叫成了“乾坤弯”。因伏羲是雷神的后代,雷神是龙的后人,龙巢在壶口瀑布,伏羲氏就把“九河”改为“皇河”,以表达对养育宗亲这条河的尊称、感激。又因“皇河”与“皇帝”同字,为避开忌讳,就把“皇河”改为“黄河”。
 
       《春秋远斗枢》《礼号溢记》《易》等书中都记载了伏羲氏。伏羲氏,上古之世三皇之一,同女娲氏、神农氏齐名,姓凤,号太昊。伏者,别也,变也;羲即戏,献也,法也,咸丰贡献。他发明了文字,制法有六:象形、会意、假借、指事、谐音;他将世间万物以阴阳两极相称,并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给以分名别类;他为准确地认识研究事物,用两种具有象征意义、简单而又寓意深刻的抽象符号“一”、“一”,相互组成各个卦象,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区别;他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他当时认为黄河是宇宙间最大的具体物质,再没有别的具体物质能与之相比,于是以“九河”的“九”为基点,定下了事物的极限。天的最高处为“九天”,地的最深处为“九泉”,天下最大为“九州”,官位等级最多为“九品”,血缘关系算尽为“九族”。也许是一种自然巧合,人也与九有了极限关系,人有九窍,古时看病用的是“九针”。
 
       伏羲氏、乾坤弯、阴阳八卦图,本身是一个神话。任何神话都是在想象中和通过想象力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有些神话是虚无飘渺的,随着自然力在实际上被支配,传说和影响力就消失了。而关于伏羲氏、乾坤弯、阴阳八卦图的神话传说,随着自然力在实际上的被认识和支配,转变成一种神秘学,进而转变为历法学、五行学说、文字学、阴阳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繁荣。
 
       登上乾坤弯近处最高的山头,秋高气爽,天气晴朗,乾坤弯的整个概貌一览无余,这不正是个自然的“太极阴阳八卦画”图吗?黄河是“图”中的“S”形,两边的两个山头恰似平放着盘绕着的两条“阴阳鱼”。伏羲氏将世间万物笼统地划分为阴阳两极,在《太极八卦图》上用黑白平均分开显示。据古文记载,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也就是说将猛烈产生热量的,或特殊点和大面积、长时间能照上阳光的物质称为阳,将温顺吸收热量的,或特殊点和大面积长时间照不上阳光的物质称为阴。即太阳为阳,土地为阴,男性为阳,女性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黄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国,都很典型地具有这一地理和气候特征。这又让人想到,伏羲氏在绘制阴阳八卦图时,眼光并没有局限在延川县土岗乡一带,而是以整个中国大地为基点。果不然,从地图上看黄河的流径走向,又是个不规则的大“S”形,也许上古的时候,黄河的流径走向就是个很规则的大“S”形。北京和西安这两大古都,正是平放着的两条“阴阳鱼”的眼睛。这“S”形又像黄河流动的水一样,表示了阴、阳两极物质的动态。春天到来,太阳向北回归,阳气上升。阳气盛极,至“夏九九”就出现了干旱;阴气盛极,至“冬九九”就出现了严寒。而阴阳二气盛极至顶时,必相互转向,由此有了“物极必反”的哲学论断。阴阳二气回旋往复,只有相互和合时,万物才能生长,结出累累硕果。《太极阴阳八卦图》就科学地反映了这一气候变化规律。在远古时代这一创举不得不称为伟大的发明,直至现在人们还实践着、研究着、运用着这理论。大圆圈则表达了一种愿望和期待,要是有一天开始阴阳二气永远和合的话,大地上的一切植物就会永远茂盛地生长,人们将免受一切自然灾害之苦,丰衣足食,过上舒适美满的生活。于是将一切最好的结果,定性称为“圆满”。
 
       思古看今,方知在乾坤弯产生的伏羲氏思想、文化根基之深厚,蕴含之广,影响力之远大,持久力之牢固。驰名的中国武术精华,就是在太极阴阳理论上发展起来的,有太极拳、八卦莲花掌等;至今农民耕种,仍然按照阴历进行;远在朝鲜半岛的韩国,国旗上用的图案就是太极八卦图。
 
       就要离开乾坤弯时,那对壮年夫妻又唱起了《黄河船夫曲》。距离远了,歌词隐隐约约可以辨析,那歌声却嘹亮洪远,撞击在山崖上,发出串串回响,使整个黄河峡谷都发出一片嗡嗡之声。这回声,像历史老人在倾诉,像父亲在教诲,像大地在呼唤,像老师在启迪。猛然,我觉得领悟出来了,听明白了,这《黄河船夫曲》是伏羲氏升天之时留给后人的遗言,嘱咐继承自己未尽的事业。前一段的意思是说,你们还不完全了解黄河,不掌握黄河上的一切生产和活动,引申为没有完全透彻地了解世界的一切事物。后一段用肯定的极限词“九”,教导说只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持之以恒地努力去奋斗,一定能知道这一切、掌握一切,彻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圆满地过上理想幸福的生活。刚到乾坤弯时,听到《黄河船夫曲》的那种激情和冲动,正是歌声里蕴含着、释放着的这种意境,撞击着我的心灵,激起我的思绪,使我浑身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
 
       一阵北风刮来,天空呜呜作响,我怎么觉得那是天地在合唱《黄河船夫曲》,伏羲氏在领唱,古人在对唱,现代人在重唱。歌声彻天彻地,恒古贯今,传播着、传播着……


       霍爱英,女,笔名艾樱,六十年代末出生于陕西富县。九十年代初毕业于延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当过文学杂志社编辑和党政部门公务员。十年编辑经历,既辛勤浇灌他人田地,也不忘耕耘自家一亩三分地。有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若干散见于国内报刊、杂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原延安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明月如初
 
       那天,晚归的我带着年幼的女儿拖一身疲惫,匆匆行走在寂寥的小巷。心,乱糟糟地,被一些理不清的思绪缠绕着,懒得搭理女儿喋喋不休的问话。
 
       寂寞不属于童年。突然,女儿满含兴奋的稚嫩童音高叫道:“妈妈,你看,圆圆的月亮!”
 
       哦,月亮!我这才注意到,一轮美丽的圆月正晶莹地挂在天幕中。月色如洗,照着小巷中的房屋,地面。一切都显得那么温和、那么静谧,仿佛披了一层柔柔的银光。多么祥和的夜哟!我的心盈盈地漫过一阵清爽,刹那间为这明月激动不已。
 
       是忙碌,抑或是不懂生活情趣?总之是为生计奔忙,行色匆匆,似乎许多年都不曾拥有赏月的逸致闲情了。
 
       也许,是周围高大的现代化建筑限制的天地太过狭小;也许,是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带来的心情太过浮躁?似乎很久很久了,我都不曾留意去仰望或者关注遥远的天空中那轮金黄明月的阴晴圆缺。岁月的磨砺,粗糙了太多的人情世情,让人忽略淡忘了许多的人和事。今夜,皓月当空,如此熟悉的场景,心静如水。天地间时空变幻,往事如烟如云般漫上心头,让我骤然间追忆起童年时面对月光许下的种种心愿。
 
       二十五年前,也是这样的秋夜,也是这样的月色,也是女儿这般大的年纪。我跟着母亲和哥哥站在月光下的旷野里,拉生产队分到的秋粮。那年,英年的父亲患肝病撒手人寰,我们全家的户口又被下放到农村。年轻的母亲拖着8个孩子,最大的19岁,最小的不足2岁。日子的艰辛和苦涩真是一言难尽。
 
       秋天是庄稼人收获的季节,也是我们家最发愁的季节。孤儿寡母的岁月,基本是在泪水和汗水交织中艰难度日。人口多劳力少,每一天都要为“嘴”奔忙。哥哥上学前必须要牵着奶羊去学校的后山,羊儿悠闲地吃草,他才伴着上课的铃声跑步下山气喘吁吁直奔教室。放学后再打了猪草牵回奶羊挤了羊奶给弟弟妹妹吃。为了填饱肚子,孱弱的母亲用瘦弱的肩膀苦苦支撑着全家的生存重担。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为的是换成钞票交粮钱。钱交了,玉米豆子谷子糜子还四分五裂一堆一堆摊摆在生产队的田间地头和打谷场等待我们蚂蚁搬家似的往回搬。深秋的田野冷风簌簌,仰望星空,明月如钩,繁星满天。我瑟瑟地站在地头,看体格略显单薄的哥哥利落地把成堆的玉米棒子一个一个往麻袋里装。哥哥好几次把装着玉米的麻袋扛上肩,艰难地站起来,还没挪动脚步,腿一软,人就被压得后退几步坐在了地上。看着哥哥艰难的样子,我默默许下一个心愿:让明月赐我以力量,帮哥哥一把,快点把玉米拉回家。四周寂寥,冷月无言。现在想来,当年哥哥带着年幼的我,只是为了消除劳作的孤寂,间或对答几句无关痛痒的问话,壮壮胆量而已。
 
       忘不掉月圆之夜的那一幕:哥哥吃力地拉着车子上坡,母亲在车后费力地推着。每一步都那么沉重,每一步都那么凄凉。好容易到了坡峁峁,车子一歪,拖着哥哥拽着母亲又狂退到了坡底。我揪着一颗心,使劲睁着一双瞌睡的眼,面对明月向苍天祈祷:保佑母亲和哥哥一鼓作气,把车子推到坡峁上,拉到平地里,千万千万别再滑下去。那么,我就可以早点回家,早点睡在温暖的热炕上,幸福地进入甜蜜的梦乡。
 
       但车子还是推到半山坡又滑落下来。如此反复,几次险些连人带车翻到水沟里。我又急又怕,大哭了起来。母亲却不急不躁不气不恼更不灰心,她安慰我说:哭算什么本事,咱们想想法子,会上去的。车子驶到半山腰,母亲让我从路边捡起几块石头垫在车轮胎底下,满含赞许地对我笑笑,喘口气,歇息了一会儿。再用力的时候,车子果然顺利上到了坡顶,安然驶到了平地。哥哥将我抱起放在车子上,一路轻松地跑着,吹着口哨,哼出好听的旋律。那是我记忆中的童年听过最欢快的曲子。
 
       我坐在车顶,仰望夜空中那轮圆月,俯看哥哥交替的双脚节奏均匀地飞跑。远处黑黝黝的山往后撤退,脚下的路面如水在流,路边的小树在跑,头顶的月亮也跟着我们跑。我心里别提又多么快乐,多么惬意了。月是那么圆,那么亮;夜是那么温和,那么可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我也做了母亲。经历了身为女人的艰辛和磨砺,方感到我的母亲柔弱的骨子里蕴藏了多少刚毅和坚韧的美德。
 
       至今无法想象,母亲当年是凭着怎样的毅力和心愿支撑着那样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她就那样沉稳平和,不急不躁不气不恼不灰心地走过了一生。
 
       早已跨越了当年皓月下的心愿。
 
       同样是母亲和女儿,月如初,人非昨。
 
       我突然想告诉我的女儿,其实,你的母亲远不如我的母亲坚韧。
 
       坚强的母亲本不该生出太脆弱的女儿的。母亲能走出一条生路,我何以就不能走出自己狭小恶劣的心境呢?
 
       我聪慧的女儿,不知她此刻面对明月又有怎样的心愿?我突然想告诉她,地球、太阳和月亮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公转、自转,才有了白天黑夜日月星辰弦月与满月的差异。还想抱起她,唱一曲《弯弯的月亮》和《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沿途不再孤单。是歌声驱走了寂寞。
 
       面对生活的险坡,想想办法,总能上去的。
 
       愿我的女儿能微笑着面对生活,走得坚强,走得自信。

责任编辑:陈新义

上一篇: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在京开幕

下一篇:澳门举行文艺晚会献礼国庆喜迎党的二十大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