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如何落地?北京等三地亮出“高招”
人民网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崔元苑)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两年来,各地是如何因地制宜推进的?想了哪些硬招、实招?取得了哪些实效?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取得的进展与成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江西省卫生健康委、苏州市人民政府的相关负责人交流了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
北京: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90%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高小俊介绍,北京市从2009年开始就实施了“健康北京人”的九大全民健身活动,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健康北京建设的优势在逐步的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夯实了基层“健康北京”建设的网底。从2018年开始,根据宪法的要求,北京市开展了村居公共委员会的建设。到目前,全市所有的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在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的专职和兼职人员目前达到了2.9万人。同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全市各区各行业、各社会单位已经先后成立了各类爱国卫生工作基层组织,共19.3万个,其中有14万个是非公组织,这些组织持续开展基层卫生健康政策的宣传、健康促进和爱国卫生工作的各项工作。
二是发展了“健康北京”志愿服务队伍。大力培育发展各类志愿团队目前,全市有体育指导员6.1万个,家庭保育员20万个,控烟的志愿者1.5万个。
三是提高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全市组建了家庭医生的团队5100多个,签约人群795万人,签约率为37%,其中重点人群的签约率超过了90%。特别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患者预留了三级医院30%的号源,让基层的患者能够受益。对五类慢病患者,实现了特殊的服务,开设实施长处方政策实施以来,共有460万人次享受了长处方的服务。截止到今年6月,北京市基层门诊量已经连续46个月服务量的增长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居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为88%。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与北京市体育局正在联合编制《“十四五”的健康北京建设发展规划》,这是首次将健康和体育两个规划合并编制,希望通过体育与健康的融合,更加有效地推进健康北京建设。
近年来,北京市多措并举,持续强化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建设,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建设得到大幅提升。据高小俊介绍,2020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6.4%,提前实现健康中国2030年的规划目标。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也促进了地区健康指标的提升和优化,北京市目前的人均期望寿命是82.43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十万分之4.34,婴儿死亡率下降到千分之1.98。
高小俊称,在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上,北京重点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关口前移,重视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素养提升,加强健康细胞工程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关注健康。开展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照护,目前北京市建成健康促进社区1594个,健康学校1161所,健康示范村1002个,健康医院204个。
二是关注城乡差别,重点加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从2018年开始,北京市实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的三年行动,对13个涉农区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的行动。
三是注重宣传引导,将健康提示落实到居民日常生活中。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日常宣传与重点宣传、一般人群宣传与重点人群宣传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首都特点的健康素养推广的常态化和大众化模式。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组织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进社区活动,通过电视台播放爱国卫生公开课,组织线上答题,还有原创短视频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江西:73%的考核指标已经达到2022年目标值
“作为革命老区和中部省份,江西初步形成了以卫健部门牵头、各个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健康中国行动的各项指标73%已经达到2022年的目标值。尤其是把开展健康中国行动的考核作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考核这个‘指挥棒’的作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水平介绍,考核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考核方案有特色。2020年9月,江西出台了具有江西特色的考核方案,明确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常态化的疫情防控纳入到考核内容,实施项目化管理。全省共储备770个公共卫生项目,有282个补短板的项目纳入了省政府的调度项目大会战,累计开工的项目401个,总投资达到1043亿元。今年,继续完善考核方案,要求统计部门将主要的健康指标纳入到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党委组织部门落实考核结果的应用,党委宣传部门建立常态化的宣传机制,财政部门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
二是考核支撑有机构。江西在全国较早成立了专业的支撑机构,今年省委编办批复成立了江西省卫生健康监测评价中心,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88个,主要承担健康江西行动的监测分析、考核评价等技术支撑工作。各市县也陆续成立了相应的专门工作机构,切实解决了“有专门人员、有专门机构、有专门经费”等现实的问题。
三是考核结果有应用。江西明确要求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推动健康江西建设融入到所有的政策,不断增强健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水平称,此外,江西省还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家庭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探索家庭健康治理新模式。主要从四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是在提升家庭健康素养方面,以家庭“煮妇”的健康生活方式守护家庭成员的“舌尖健康”,倡导减盐、减油、减糖的饮食习惯,举办健康家庭大讲堂、健康家庭知识大赛等活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营造家家健康、人人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计划到2025年实现“健康知识进万家”覆盖全省的乡镇和街道。
二是在提供优生优育优教方面,服务三孩政策,提供分检、孕检、优生检等服务,开办新生儿课堂和准妈妈课程,开展婴幼儿的照护服务,举办家长培训、亲子活动、早教课堂等活动,让家庭孕育好、生育好、养育好、保育好、教育好婴幼儿。
三是在关爱青春生殖健康方面,以中学生、大学生和流动人口青年人为重点,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举办青春健康知识大赛和家长培训,关爱育龄人群生殖健康,为适龄人群宣传生育政策、生殖健康知识、避孕方法等等。
四是在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方面,统筹会员之家、亲子小屋、青春健康俱乐部、优生优育指导中心等服务阵地的建设,探索建立家庭健康服务中心。组建家庭健康指导员,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专家和师资队伍。计划到2025年每个村组社区至少培养1名家庭健康指导员。
“同时,将家庭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到健康江西建设的考核,评选表彰一批家庭健康促进行动的示范市、县(区)和单位,确保家庭健康取得实效。”王水平补充说。
苏州: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6%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后灵介绍,2000年,苏州在建成全国首个国家卫生城市群的基础上,自加压力,探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把它作为国家卫生城市的一个升级版。经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健康城市建设逐步实现了由碎片化向系统化的转变,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员推动。建立健康优先的制度安排。为实现建设健康中国的典范城市的目标。各地各部门主动将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将15项行动拓展为30项,主要增加了体育融合行动、中医药保护行动、残疾人健康促进行动、全民医保完善行动、食品安全保障行动、社会安全保障行动等等内容,丰富健康城市建设的内涵。比如,城乡一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全市现在行政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率已经接近百分之百,农村生活的污水处理率也达到了93%以上。
二是全程覆盖。统筹推进“健康苏州”系列行动,从疾病救治、慢病防控、健康促进、综合监管、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着手,建立“无病要防、急病更急、慢病要准”的健康管理格局。比如,通过实施健康市民专项行动,累计开展了各类筛查676万例,全市9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市民健康综合管理的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精准化疾病筛查、综合化健康管理等服务。推进健康城市的专项行动,主要针对心理健康促进、传染病的防治、出生缺陷的干预等五大领域的公共卫生问题,实施六大类122项具体的工作,对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干预。
三是全民参与。发动老百姓,在做好健康宣传的基础上推出务实举措,比如实施“三点半体育大课堂”、青少年体育消费补贴等一些体教融合的措施,来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了96%以上。再比如公益救护培训,连续8年累计培训120多万人次。
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主动健康已逐步融入城市血脉,2020年,苏州市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了38.96%,苏州户籍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4.04岁。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