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门| 台湾

在生命赛道上竞速……——记哈医大四院终身教授董新舒

日期:2024-09-01 18:52 来源:中国网

在刚刚过去的第7个中国医师节上,一位精神矍铄、头发花白的老者郑重地将一个听诊器交付到一位年轻的医者手上……这位老者是已从业54年也是这个医师节从业50年的医师代表,他就是哈医大四院终身教授董新舒。

 

说起董新舒的名字,可谓名声遐迩,不知有多少肠癌患者的生命被他从生死线上拯救回来。他工作的每一天,都是在与死神赛跑。他以白衣为甲,以手术刀为剑,英勇无畏,捍卫着每一个生命——

 

热血铸“刀”显声名

197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的董新舒长期专注于腹部外科工作。10年后,他以高分考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攻读肿瘤学专业,研究方向就是直肠癌手术治疗理论依据。研究生毕业后,他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工作。

在国内,他是第一个研究报道了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并以此为指导扩大根治手术,使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原来的45%提高到63%,从而一举成名。

1987年,又是董新舒在国内第一个开展了在根治术基础上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功能性扩大根治术,在保证患者生存率的基础上,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对转移复发的结直肠癌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联合脏器切除或全盆腔切除方面居全国前列,使那些晚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

此外,董新舒对直肠癌的病理形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指出,病理学因素是影响术后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并指导外科医生应借鉴这些病理学因素进行手术,使手术更加合理。

成名后的董新舒先后应邀到吉林、辽宁、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浙江、湖南、福建、广东、海南、新疆、河南、内蒙古、四川等省3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行结、直肠癌示教手术。他的手术已成为“典范”, 手术过程如行云流水,被同行称之为“刀尖的艺术品”。有三次,他在全国学术大会上进行现场直播表演,为规范我国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做出了卓越贡献。

阅尽生死树仁心

粗略统计,董新舒教授从医几十年来,完成结、直肠肿瘤手术有上万例,其中晚期复杂的结直肠癌患者数以百计。手术室就是他的战场,拯救生命是他惟一的目标。

一位赵姓晚期直肠癌患者,肿物已生长到肛门外面,侵犯一侧臀大肌,多方求医未果,最后找到了董新舒教授。董教授为其完成了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并切除一侧大约一半的臀大肌。术后几次复发,董教授又为他做了三次手术切除肿瘤,患者至今仍然健在。出院时,他紧紧拉着董教授的手久久不忍离开。

 

李萍(化名)是一名年轻的女性结肠癌患者。她走遍了省内各大医院,都认为肿瘤切不掉,只做了小肠与结肠吻合手术。她不甘心,她想活着,于是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找到了董教授。董新舒详细了解了她的病史及其手术情况,答复她“肿瘤可以手术切除”。手术过程中,又发现肿瘤已多处浸润至其他脏器,董教授进行了联合切除,做了五处吻合。目前 ,李萍恢复良好。

董新舒常说,医生是人类所有美好愿望的最后的守护者。如上述患者一般,有多少是董教授为其带来了生的希望,把他们从死神那儿拯救回来,同时也拯救了多少陷入困境的家庭。一路走来,董新舒也曾遇到无数挑战和挫折,但他从未向困难低下他那儿高贵的头颅,因为他知道,在他的身后有着多少美好的生命在等着他去挽回,有多少殷切的目光期待着他能够一直勇往直前、不可战胜!

前赴后继待后生

董新舒的头衔有很多——国家二级教授、黑龙江名医、博士生导师、哈医大四院终身教授、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等,但他更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快速成长起来,接过他的手术刀,就如医师节上他交付出去的听诊器能有人继续传承下去一样。

董新舒经常鼓励年轻医生,要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他从理论知识讲解、临床教学、基本手术操作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实际病历,详细讲解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治、日常手术操作等知识,以授课、讨论、观看手术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授给腹部肿瘤外科的年轻医生们。他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在省内、外从事结直肠肿瘤治疗工作,目前都已成为许多省结直肠癌防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董教授有个观点:用病人和家属能听懂的话与之交流,避免应用含糊晦涩的冷冰冰的医学词汇交谈。这样医患双方的目标才能更加统一。医生不仅仅要治愈病人的顽疾,更应该慰藉病人的心灵。多年与病人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在任何时候,人们在面对疾病时都有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常常伴有焦虑,总认为疾病——尤其是肿瘤患者——是跨不过去的坎儿。而这个时候就需要医生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讲究说话的艺术和技艺,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过程,增强治疗信心,消除恐惧,以保证患者利益最大化。

率先垂范“今不稀”

学生们发现董教授有一个习惯,无论什么时间、他在做什么,只要电话一响,董教授都会第一时间接起来。他的答案是:万一是哪个病人出现紧急情况,需要马上处理呢!

细细算来,董新舒教授已近耄耋之年,但他仍如年轻人一样,工作起来风风火火。古语有云“人过七十古来稀”,他却说“人过八十今不稀”。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来势迅猛。董新舒春节期间就来到工作岗位,义无反顾地冲在抗疫第一线。他带领医疗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大量肿瘤病人的手术,让绝望的病人重拾生的希望。疫情期间,已经80岁高龄的董新舒教授主动参与科室防疫工作,并提出大量合理化建议,为积极抗疫、最大化救助病人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一名医生,情商要比智商更重要”,这是董教授的一句“名言”。在他看来,病人知道真相并不可怕。病人接受坏消息的承受能力比想象的要强。怕的是相互隐瞒,浪费感情不说,甚至延误病情。“有效的沟通,会让病人愿意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过程。”董教授就是这样每每教导学生和年轻的医生,医者面对的,是有着喜怒哀乐、沧桑阅历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人生磨难更需要被同情、理解和救助。

如今,当年风华正茂的董新舒早已成为名医大家的董教授,走路依然带风,记忆依然超群,工作依然兢兢业业,人生处事依然云淡风轻,永不言放弃,这就是董新舒,一直要“抓住每一天的精彩,在离开的那一天才不会空留余恨。”!!!

责任编辑:王健

上一篇:各地提升医疗能力健全服务体系——推进儿科建设 呵护儿童健康

下一篇: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等重点改革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