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门| 台湾

深大学生用AI养乌骨鸡增产6万只,请全校师生免费喝鸡汤

日期:2024-01-16 19:20 来源:澎湃新闻

1月16日,深圳大学食堂,新增的几个“AI鸡汤”档口格外引人注目。一群来自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特色班(简称“腾班”)的学生,化身“打菜员”,亲手把一碗碗鸡汤端到每一位前来领鸡汤的师生。

师生在食堂档口排队打“AI鸡汤”。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师生在食堂档口排队打“AI鸡汤”。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请全校师生免费吃鸡!”这碗鸡汤背后,凝聚了深大学生过去8个月的心血。

“腾班”2021年级学生陈思睿来自贵州遵义。他说,在遵义赤水,乌骨鸡是非常著名的农产品。当得知可以用所学知识,助力当地乌骨鸡养殖时,他非常感兴趣,果断报名参与。

公开资料显示,赤水乌骨鸡是贵州独有的地方特色家禽品种,具有羽、皮、喙、爪、骨和腹膜等“十乌”特征。据《赤水县志》记载,赤水乌骨鸡距今已有300年养殖历史。2010年,赤水乌骨鸡获得原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赤水乌骨鸡主要销往贵州、四川、云南、重庆、上海、广东等省市。

然而,赤水乌骨鸡规模化养殖存在痛点,即大量乌骨鸡养于山林之间,鸡群的异常体征、行踪等,全靠人工监测,不仅费力麻烦,还效率低下。

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智能大屏示意。

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智能大屏示意。

若用AI养殖赤水乌骨鸡呢?据深圳大学介绍,2022年,16名“腾班”学生曾用100多天为汕头特色鹅种狮头鹅打造了一款AI养鹅小程序,用“鹅体识别”等技术识别呆头鹅、发烧鹅,让鹅群整体存活率提升了30%。基于AI养鹅经验,2023年,十余位“腾班”学生走进贵州赤水乌骨鸡养殖基地,先后攻克硬件安装、乌骨鸡标注和识别、多模态算法训练等难题,项目组利用目标检测、追踪和行为识别等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及时发现“呆鸡”和“木鸡”,降低了疫病传播的风险;同时打造“异物报警”功能,让野狗和黄鼠狼等入侵者无法“偷鸡”;还利用温度、雨量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监控鸡舍环境。

最终,历时8个多月的研发攻关和持续迭代,对25万只乌骨鸡进行识别和追踪,10万张“鸡体”照片,汇聚成全球首个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系统运行半年多,养殖基地的乌骨鸡提升了30%的出栏率,增产6万多只。该AI养鸡项目成功帮助当地实现智慧化养殖管理,用AI守护贵州养鸡场300多年的林下散养传统,更与现代技术充分结合,通过“云”养鸡,助力养出更多、更好、更有味的贵州赤水乌骨鸡。

陈思睿表示,利用该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每只鸡的生存状况都可以得到实时监控,并形成数据推送给农户的手机端。目前,该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还在迭代中,将进一步助力赤水乌骨鸡养殖,帮当地农户增产增收。

“腾班”学生用乌骨鸡汤干杯。

“腾班”学生用乌骨鸡汤干杯。

春节临近,为回馈腾班师生,分享丰收的喜悦,贵州赤水乌骨鸡的养殖基地寄给深大数百份乌骨鸡和上百份乌骨鸡蛋。同学们决定,请食堂在放假前将乌骨鸡熬制成“AI鸡汤”,送给还在校的一万多名师生免费品尝,也尝尝“科技的味道”。在收到学生送来的鸡汤后,“腾班”的辅导员陈国樊说,“以前都是我给他们‘灌鸡汤’,现在轮到他们给我送‘真鸡汤’了。”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黄惠表示,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建设这一个出口案例,是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落实“产学研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生动典型。在该系统的建设中,学生成为了人工智能技术合作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将帮助他们蜕变为真正的AI人才。

“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建设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说,“双方的紧密协作不仅让学生们解决了行业的真问题,也加深了自身对技术、理论的理解,练出了硬技能,长出了真本事。”

责任编辑:王健

上一篇:民政部:截至去年10月底,保障特困人员超470.6万人

下一篇:“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何以引发热议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