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江洲号召游子返乡抗洪,仅这个村就有72人回
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高鹏飞
7月2日,江西九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发出《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号召在外游子返乡抗洪,引发关注。九江市柴桑区江州镇,位于长江和鄱阳湖交汇处的一座江心洲,可以看做长江鄱阳湖流域汛情的晴雨表,该流域的洪水牵动人心。7月4日,纵览新闻(报料微信:ZLXWBL2023)记者连线江洲镇的村民和干部了解到,截至当日上午,全镇有300余人返乡。这些在外工作的江州人回到江州后,立即加入防汛志愿者队伍,跟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巡堤查险,全力守护家乡安全。
江洲镇政府发布《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来源/“魅力江洲”微信公众号)
看到返乡号召第二天就从上海回来加入巡堤队伍,值班一次要一天一夜
这封“家书”于7月2日晚上发布在“魅力江洲”微信公众号上,彼时长江九江段水位高度是21.62米,超警戒线1.62米,当日15时江州镇所属的柴桑区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一级。而在外工作的江洲人其实早在6月28日就开始收到镇、村干部发去的信息,号召大家返乡防汛抗洪,保卫家乡。
江州镇联洲村村民潘英超6月28日看到家乡干部发的返乡号召后,6月29日就开车从上海市回到九江市江洲镇。他印象中,那天九江火车站被淹停运,市区低洼路段已经积水到无法通行。从市区到江洲,唯一的交通方式是坐轮渡,那天的水面比平时要阔得多。
返回家乡后,潘英超很快就加入了防汛志愿者的队伍。他告诉记者,江洲镇圩堤总长34.56km,依据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部署,沿着圩堤每400米设一哨,24小时都必须有人值班,时刻盯着谨防发生渗漏和垮塌。潘英超说,值班要从早上8时到第二天的早上8时,“第一天的时候很累,喝了好几罐红牛和咖啡才顶过来。现在适应了这种节奏,要好一些。”
防汛志愿者在巡堤查险(来源/受访者供图)
潘英超在上海的一所学校从事餐饮工作,学校放假,又刚好遇上家乡面临危险,潘英超便没有犹豫,成为第一批从外省返回的防汛志愿者。
2020年7月,江洲镇也发起过一次倡议,号召在外乡亲返乡防汛抗洪。潘英超说,那时因为疫情自己没能回去,但一直牵挂着家乡的情况。“我们劳动力很少有留在江洲的,基本都在外打工。但是父母在这,房子、地在这,遇到危险首先是我们自己要去保护他们。”
潘英超觉得,这次回到家乡,不管能有多少贡献,至少自己能够心安。“我人在这,如果遇到情况自己能够去处理。”
“每到汛期,我们都会有很多人回到家乡防汛抗洪”
7月4日上午,刘勇从九江市区回到了江洲镇联洲村。在渡口坐船时,他感觉一趟行程花的时间比平时要更多。平时只需要10分钟的路程,现在需要大约一刻钟——随着长江和鄱阳湖水位上涨,水域面积也比以前更大了。
在船上,刘勇认出了几名儿时的朋友,大家平时在各个城市工作,现在都响应号召回到家乡抗洪。
当天下午,刘勇刚刚加入防汛志愿者的队伍,但对工作内容早已驾轻就熟。这里的村民从小生活在长江和鄱阳湖的包围中,如何排查隐患、如何装灌沙袋,早就成了肌肉记忆。刘勇给纵览新闻发来几张照片,在圩堤脚下,4-6人为一组巡视地面,“这是在排查有没有冒泉眼,如果冒了说明堤坝下面渗水。”圩堤上面每间隔几十米就摆放了砂石和沙袋,一旦发生渗漏可以第一时间补上去。
防汛志愿者巡视地面是否有冒泉眼(图源/受访者供图)
和刘勇一同巡堤的有一直留在家乡的老人,也有刚从各个城市返回江洲镇的同乡好友。“我们江州人一直都很团结,每到汛期,我们都会有很多人回到家乡防汛抗洪。”
刘勇看到,一些低洼处的农地被水淹没了,有人在发动抽水机抽水,抗涝保收。
江洲镇号召家乡游子返乡抗洪的新闻在网上火了之后,刘勇感到很意外,没想到自己名不见经传的家乡会在网上被这么多人讨论。对一些人在网上不友好的评论,他感到不能理解,“我们家乡有难了,不用说我们也会回来帮忙,到堤上你去看看,不只是我们老百姓守在抗洪一线,党员干部们也在抗洪,他们比我们还要早。”
孤岛不孤,返乡参与防汛抗洪的人数还在增加
7月4日九江市柴桑区难得放晴,上午看到太阳出来了,联洲村党支部书记沈友斌松了一口气。自从九江市启动防汛应急机制以来,他连续在堤上作战不敢松懈。沈友斌说,看到堤外的水面高度比前几日上涨的速度慢了不少,但是仍然不能松懈,因为水位高度还在上涨。“如果(九江站)水位高度到了22米,出现险情的概率会很高。”7月4日17时,九江水文站的水位高度是21.85米,7月3日12时是21.75米。
沈友斌告诉纵览新闻,截至7月4日17时,联洲村响应号召返乡参与防汛抗洪的村民有72人,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江州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纵览新闻,7月4日上午9时统计到的返乡参与抗洪的人数有300余人。
各方力量也在持续增援这座水中“孤岛”。据央广网报道,6月29日,九江市柴桑区的38个区直部门单位150人增援江洲镇,7月1日,国家消防救援局江西机动支队65人增援江洲镇。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