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PM2.5连片污染带,17城启动预警
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今年秋冬季首次污染过程,10月29日,北京市空气质量达到中度污染。
截至10月2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区)依法启动预警,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唐山等10个城市(新区),河南省郑州、洛阳等7个市启动橙色预警。
10月28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污染过程是从23日起开始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南部率先出现PM2.5污染,随后呈范围扩大、程度加重态势,局地出现中度污染。
10月23日,河南中北部率先出现PM2.5轻度污染;24—25日污染范围逐渐扩大至太行山沿线城市,保定、廊坊达到中度污染;26—27日,区域北部空气质量短暂改善,但污染气团没有彻底清除;28日,区域扩散条件再次系统性转差,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形成连片污染带。北京市在25日出现PM2.5轻度污染,26—27日短暂缓解,28日下午PM2.5浓度再次上升。
据柴发合介绍,截至10月28日17时,区域内PM2.5日均浓度峰值为123微克/立方米(保定市,10月25日),小时浓度峰值为174微克/立方米(鹤壁市,10月26日10时);北京市PM2.5小时浓度峰值为109微克/立方米(10月28日17时)。
区域污染排放维持高位
针对此次污染原因,柴发合认为,一是区域污染排放维持高位。根据经济社会运行统计、污染源监控等多源数据分析,10月下旬以来,区域火电供热行业污染排放同比基本持平;重型货车交通流量、工程机械开工时长同比增加6%;区域内监测到火点253个,主要集中在京津冀中部。从颗粒物组分特征来看,在污染高值时段,区域PM2.5硝酸盐占比超四成,表明工业、柴油车(机)排放的氮氧化物及其二次转化是本次污染的主要原因;局部地区受生物质开放燃烧等影响,PM2.5污染时段有机物占比达到五成左右。
二是静稳、高湿、逆温等多因素叠加,区域气象条件明显转差。本次污染过程呈现出典型的“累积-短暂缓解-加重”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10月23—25日)区域受弱偏南风控制,太行山沿线城市风速在1米/秒左右,相对湿度超过60%,导致污染物逐步累积。第二阶段(10月26日)区域北部受冷空气影响,空气质量短暂好转;但南部因上游污染传输与本地累积叠加影响,污染态势维持。第三阶段(10月27—28日),区域再次转为弱偏南风控制,相对湿度甚至超过90%,北京、郑州等地近地面均存在逆温,扩散条件较第一阶段更差,这是诱发区域污染进一步加重的客观原因。
受本地排放和区域污染影响,北京市PM2.5浓度快速上升。10月28日白天,北京市部分站点达到小时中度污染水平。
预计11月2日后空气质量将改善
柴发合表示,预计10月30—31日中北部污染短暂缓解,11月1—2日区域系统改善,但3日之后仍有累积风险。10月29日,区域为南风主导,沿山一带为弱风区,京津冀中部和河南西北部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30日,受东北弱冷空气影响,京津冀中北部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河北中南部及河南北部城市仍可能出现短时中至重度污染。31日,受偏西北冷空气持续作用,区域空气质量自北向南逐步改善,预计京津冀中北部空气质量为优良,南部为良至轻度污染。11月1—2日,受偏西冷空气持续影响,区域大部空气质量逐步改善至优良水平。
预计北京市29日空气质量进一步转差至中度污染水平,30日起逐步改善。10月29日,扩散条件持续不利,区域高浓度污染持续输送叠加本地积累转化,预计全天中度污染,部分时段部分地区可达中度-重度污染;30日—11月2日,受冷空气影响,扩散条件较好,预计空气质量优良。
责任编辑:王健
上一篇:湖南邵阳一学校操场发生部分坍塌,当地通报:教学楼受损
下一篇:没有了

当前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