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康养“逐浪”中国银发经济蓝海
新华社哈尔滨8月5日电 题:旅居康养“逐浪”中国银发经济蓝海
新华社记者杨轩
“我国银发经济正经历‘慢节奏、重体验、强关怀’的多元服务升级,从‘基本保障’迈向‘品质消费’,为旅居康养产业带来发展新机遇。”在4日于哈尔滨市举办的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旅居康养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大会上,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韩华如此评价当下银发经济的发展新趋势。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的多重推动下,中国养老行业快速发展,银发经济蓬勃兴起。据测算,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
随着银发需求不断升级,旅居康养作为银发经济与健康产业的价值交汇点,正成为中国增进老年人福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众多高校学者、科研院所专家及养老机构代表会聚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为旅居康养和银发经济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在韩华看来,旅居康养产业正实现与银发经济的“双向奔赴”。一方面,旅居康养发展能直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医疗、文创等多领域的消费,激活闲置资产,促进就业,带来持续的总体经济增长量;另一方面,地方经济实力的提升又将反哺旅居康养产业,完善交通、医疗、文化等配套资源,使旅居康养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助力。
这是8月3日拍摄的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主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韩华表示,旅居康养产品在银发经济中占据日益重要地位,其消费占比近20%,产业年增速将达15%至20%。她注意到,黑龙江省近年来利用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了“一张床位四季换、一部手机全国约”的全季全龄旅居康养模式,“这将有效促进旅居康养满足高龄群体多样需求,为银发经济发展释放强劲动力”。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康养分会总干事宋首屹认为,目前老年康养旅居正在参与塑造中国旅游市场新格局。
“老年旅游已从‘补偿性出行’转向‘主场消费’,项目从传统的资源驱动型向协同服务驱动型转变。”宋首屹说,未来旅居类康养项目应顺应老年旅游形态变化,从“大而全”转为“小而精”,从“全龄客群”向“精准客群”转变。
“针对老年人的慢性病康复需求、高学历退休群体精神文化追求以及代际支持结构变化入手规划康养旅居类项目,相信会有更多市场机会。”宋首屹说。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银发经济承载着民生改善、经济增长与社会建设三大发展目标,康养产业也正迎来市场根基持续夯实、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消费模式不断升级、积极老龄观念普及等发展机遇。
杜鹏认为,中国已成为“长寿大国”,各地应推动建立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提供精准服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筑牢民生基础的同时增强银发经济可持续性,“民生改善是根基,切实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并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才能激发康养等银发产业消费活力”。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