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门| 台湾

三门峡:擦亮特色农业金招牌 三农奋楫扬帆正当时

日期:2021-06-13 20:03 来源: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麦浪翻空沃野黄,丰收愉悦写眉行。

  仲夏时节的崤函大地上,金色的麦浪翻滚着浓浓的麦香,机器轰鸣收获着喜悦的味道,三门峡进入小麦“丰收季”,处处彰显着又是一个好年景。

  农业兴,则国家兴;农业兴,则百业兴。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凝聚奋斗伟力,勇毅实干笃行,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向建党100周年递交这样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工业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强抓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以深化改革夯实基础、以赋能“三农”引领发展,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添彩的态势,“三农”的“压舱石”地位更加巩固,扎实走出了一条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有力地推动特色农业大市向特色农业强市的转变。

  一组闪亮的数字

  农民收入提前两年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全面小康标准。

  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66.96亿元,增长3.2%,位居全省第二;第一产业增加值139.98亿元,增速2.8%,位居全省第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0元,增长7.0%,居全省第五。

  “三农”工作实现“八新”

  特色产业迈上新台阶

  粮食——播种面积245.74万亩,总产量14.82亿斤,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创历史新高,首次获得省政府表彰;

  果品——总面积270万亩,总产量25.4亿公斤,其中苹果170万亩,产量20.1亿公斤。“黄金苹果带”面积达35万亩;苹果面积和产量稳居全省第一。

  食用菌——种植规模达4.2亿袋,鲜品产量41万吨,产量、规模位居全省第二。 中药材——野生面积300万亩,人工栽培76.9万亩,产量9万吨。

  连翘——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丹参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

  生猪——存栏83.29万头,出栏115万头,提前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受到省政府表彰。

  品牌建设取得新成绩

  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共100个。其中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4个,位居全省第三。

  灵宝市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注册“二仙坡苹果”“九拙堂”中药等特色品牌70余个,其中“灵宝苹果”区域品牌价值186.42亿元,稳居全国县级第一名。“灵宝香菇”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创建示范产品”。“二仙坡苹果”先后通过“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欧盟“GAP”认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了全国独特的“二仙坡模式”。

  项目实施实现新跨越

  围绕农业农村重点支持方向,谋划五大类105个项目,总投资513.43亿元,共落地64个项目,争取各类资金77.05亿元,是2019年同期的1.7倍。

  国家支持的6类农业产业项目,三门峡市是全省唯一全部申报成功的地市。分别是:灵宝苹果入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1亿元资金支持;陕州区菜园乡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获得1000万元资金支持;卢氏县、灵宝市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河南伏牛山香菇产业集群,共获得1.5亿元资金支持;陕州区被评为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渑池县南村乡被评为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卢氏连翘荣获“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

  人居环境展现新面貌

  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共改建新建16.2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全面通过达标验收。

  秸秆利用率达93%;农药化肥使用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实现负增长;农膜回收率95%;规模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粪污综合利用率94%,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完成“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108个,命名表彰各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9万户。渑池县段村乡赵沟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有4个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主体培育获得新发展

  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23家、市级90家,年销售收入达60亿元,带动贫困户7474户。

  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91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32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1家。成立了有113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加盟的三门峡市特色农产品销售企业大联盟,构建起果品、食用菌完整产业链。

  先后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2个、市级8个、县级10个,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0%以上。

  农业电商主体有2500多个,交易额达28.3亿元;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有5个,超千万元的有50个。携手淘宝、抖音、快手等公司,在三门峡市建立了农产品直播基地,培育了1000名农产品“直播达人”为三门峡市特色农产品代言,助力农产品销售。苹果、香菇、蜂蜜等300多种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

  农村改革释放新活力

  所有行政村均成立经济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完成登记赋码。共量化资产27.74亿元,股权证发放比例达80%。

  清查集体资产80.7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0亿元。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3万亩。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000万元,分红4000万元,同比增加20%。

  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渑池县张村镇河南庄村和陈村乡滹沱村3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助农增收解锁新方式

  疫情防控期间创新开发“移动菜篮子”平台,与全市20多个农产品生产基地签订保供协议,开展电商配送服务活动,确保产得出、卖得好。

  创新分享经济新模式,着力推动市内市外双循环,投入200万元,先后在上海、北京、南宁举办3场特色农产品推介会,组织106家企业参加了15次全国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累计达成农产品销售签约意向9.08亿元,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政策支持激发新动能

  出台《三门峡市“三农”赋能三年行动计划》,搭建起规划、产业、改革、金融、文化、生态、教育、人才、智慧、组织等十大赋能动力体系,全面激活“三农”市场、资源和主体,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

  490万元高规格、高标准编制《三门峡市特色农业综合发展规划》,为苹果、食用菌、中药材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布局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创新实施特色农业保险,形成涉及苹果、食用菌等4种农产品,新增花椒、连翘等10种农产品和苹果“保险+期货”的“4+10+1”大保险格局。目前,全市累计理赔1347起,共0.69亿元,户均降低损失2500元,为种植户吃了“定心丸”,为特色农业发展“戴”上了“护身符”。

  乡村振兴开新局

  2021年,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扬帆启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有情怀的“三农”人步伐依然坚定豪迈。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产业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长久之举。省委书记楼阳生履新不久就指出,“要把产业振兴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第一要务。”

  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将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突出集群成链,培育特色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突出特色优势 科学布局产业

  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突出高山农业特色,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为支撑,聚焦果、药、菌、菜、牧等五大特色产业规划,着力培育苹果、食用菌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中药材、生猪2个300亿级产业集群,为“十四五”末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果品——围绕官道口—寺河山—二仙坡“黄金苹果带”,发展适度规模,建设优质基地。广泛引进国内外优秀品种进行试种探索,丰富品种种类,合理搭配早晚熟品种。推广矮化砧木密植种植和水肥智能一体化技术,更新改造老果园,提高良种化栽培率。

  中药材——扩大连翘、丹参、黄芩、黄精等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建设标准基地,促进精深加工,力争在三门峡市建立世界级植物抗生素研发和生产中心。

  食用菌——巩固香菇生产规模,配套发展平菇和卢氏黑木耳。重点发展羊肚菌、北虫草、赤松茸等市场认可度高、风味独特、保健价值高的珍稀菌品种,不断优化菌种结构。

  蔬菜——重点发展以陕州区张村乡、张汴乡和灵宝市苏村乡、五亩乡及卢氏县北部浅山区等为主的高山越夏蔬菜基地,打造现代高山蔬菜产业示范区。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加快建设高标准的规模化特色露地蔬菜生产基地。

  畜牧业——持续做强生猪产业,打造现代生猪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优质草畜,建设肉牛、肉羊繁育基地,加快肉鸡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优化奶业生产布局,创新户企合作模式,提高自有奶源比例,推进奶业全面振兴。

  强化项目建设 高效推动发展

  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三产融合等方面,梯次建立国家、省、市级项目库,共谋划九大类125个项目,总投资592亿元。

  以渑池县南村乡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龙头,培育一批“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突出产业环节串珠成线、连块成袋、集群成链,以伏牛山香菇国家级产业集群为龙头,抓好连翘、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

  以灵宝苹果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抓好食用菌、高山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术进镇,以陕州区菜园乡国家级产业强镇为龙头,抓好渑池县天池镇产业强镇建设。

  以甘山果香田园综合体为龙头,抓好灵宝市寺河乡、义马市凤凰山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同时,全力做好政府专项债项目储备申报工作,让项目的实施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培育特色品牌 提升质量效益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增加优质绿色产品的供给,重点是抓好两个“三品一标”。一是在产品方面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另外,在生产方式上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捍卫“农安县”这一金字招牌。作为全国唯一的名特优新农产品生态环保优质包装标识试点市,将以优质、健康、高品质为重点,强化包装材料和标识使用管理,实现包装材料环保健康,包装标识规范有特色。

  加强京豫、豫沪合作,通过品牌宣传、产销对接、项目合作等方式,拓宽市场渠道,提升三门峡市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农民增收。

  壮大经营主体 示范引领发展

  持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主力军作用,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经营体系现代化。

  ——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强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培育壮大一批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形成“四级联动”发展格局。

  ——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坚持农户主体、规模适度、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的原则,推动家庭农场健康有序发展。开展家庭农场提质增效活动,制定完善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标准,提升规模经营效益,引导家庭农场发挥最佳规模作用。

  ——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抓好国家级示范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省级试点县申报工作,进一步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提高规范化水平,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建立全市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深化三产融合 延伸产业链条

  重点建设“三链”——

  即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培育一批农业食品融合企业,实现循环增值、梯次增值、全链增值。

  贯通供应链,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成100个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补齐农产品冷链流通设施短板。

  提升价值链,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强化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业态和产品,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建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在黄河流域当中的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围绕沿岸5个县(市、区)16个乡镇90余个村庄,以“一带三区四组团”的模式,着力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坚持“农业+”发展理念,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打造沿黄农业融合发展典范。

  学史力行办实事,担当作为开新局。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三农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在崤函大地希望的田野上追梦前行,步履坚定、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王健

上一篇:大连今年将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

下一篇:甘肃三方同创金融服务“三农”模式:200亿元助推乡村振兴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