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微网格”筑起基层应急管理最前沿防线
日期:2025-10-22 19: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1日电(胡小燕邓勇)21日清晨,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的网格员老张像往常一样骑着电瓶车奔向了负责的网格区域。他的手机里,刚收到街道应急办通过综合信息平台“点对点”发来的汛期重点巡查提示。
“现在预警直接到人,责任很清楚,就是要把网格里的风险点天天‘过一遍’。”老张说。
这种“点对点”的精准模式,正是纳溪区将应急管理深度融入全区836个基础网格后带来的变化。风险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递、先期处置响应——这些过去听起来宏观的职能,如今正通过一张细密的“网”,覆盖全域,直达基层末梢。
“一竿子插到底”,预警跑在风险前
“过去,预警信息层层传下来,环节多、流程长,像接力棒一样,最担心的就是中间有延迟。”区安全生产监控中心主任张贵平坦言。
如何让预警信息跑在灾害前面?纳溪区的做法是构建“区—镇—村—网格”四级响应体系,让信息流在网格内实现闭环流转。
今年7月,面对强降雨天气,这套机制的效能得到了检验。应急办的指令不再是以文件形式层层转发,而是通过信息平台,瞬间直达可能受影响的每一个具体网格。网格员依据指令和现场情况,迅速组织群众转移。“指令直接到我们这,我们马上就能动起来,为转移群众争取了宝贵时间。”护国镇大雄村支书吴自强回忆道。预警传递路径的“扁平化”,显著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
“格”里装实货,破解“看得见、管不着”
网格不仅要“织密”,更要“做实”,赋予其发现和处置问题的能力。纳溪区推动全区13个镇(街道)独立设置应急办,配备专职人员,统筹整合各项应急职能职责。
“过去,乡镇没有执法权,面对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和社区单位,区级管不过来,乡镇又无权管。现在我们与区应急管理局共同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日常也能发现上报隐患、协助执法,也就有了巡检和督促的底气,整改效率高多了。”安富街道应急办主任陈雪感受深切。
在开展联合检查的基础上,纳溪区还积极探索赋予镇街应急办部分简易程序执法权,配套建立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机制,精准破解基层长期面临的“看得见、管不着”的困境,推动应急管理重心和力量真正下沉。
“人防+智防”,筑牢最后一道堤坝
在夯实“人防”基础的同时,纳溪区也在试点区域引入“智防”手段,为网格装上“智慧大脑”。在白节镇、安富街道、东升街道等试点区域,电动车入楼和消防通道占用识别系统正在逐步铺开,智能无人机巢定期自动巡航,通过高点摄像头自动识别安全隐患并实时预警。
“有些楼顶、偏僻角落,人工巡查费时费力。现在有科技助力,等于多了无数双不休息的眼睛。”老张对此很有感触。
“人防+智防”的融合,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发现转型。此外,纳溪区创新构建的‘520’应急力量模式、制定‘113450’模块化灭火装备标准。让网格内的应急处置有了标准化、专业化的支撑。
从预警信息的精准触达,到网格单元的权责明晰,再到人机协同的防控体系,纳溪区正通过“微网实格”的精细化实践,将应急管理的根基深植于基层土壤。当每一个网格都成为一道可靠的前沿防线,全社会安全治理的基础也将更加牢固。(完)
责任编辑:王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