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红”,来自中南民族大学的红色“信封”
日期:2022-02-24 10:59 来源:中国新媒体信息网
中国新媒体信息网贵州讯(高洪义 通讯员 郭翰)牛年的感恩节,大方县八堡乡土地上,还是葱葱绿绿的一派景致。待收的庄稼地上,染黄了大地一片。一百余平方公里的地域,有着太多的富饶与文化环绕。勤劳的地方人,忙碌着每天的日常,飘香的五里香谷穗,饱满的压低着季节的繁忙和收获。
在这个季节里,苗乡却迎来了一群青春年少的大学师生红色祝福。她们分别是中南民族大学的姜雪蓉、王子馨、廖静雯、龙航黔英等。主题鲜明,意义宏大。
此次主题发起人为苗族姑娘姜雪蓉。这个季节,也正值建党百年,各地高校都举办各种活动为祖国母亲献上祝福。
大方县八堡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黄埔军校毕业的开明人士杨伯瑶在中箐兴办教育,培育人才,发展经济。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途经八堡,由军团长罗丙辉,军团政委何长工率领的中央红军所属红九军团,在八堡成立“苗民自救会”,并组建了“苗民自卫军”;一九三六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挺进贵州,红六军团政委王震到八堡组建了“苗民独立团”,在六寨苗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至今保留下来的红色遗迹也十分明显,历史曾在八堡乡留下了无数抹不去的踪迹,更是深入到八堡人永远的心中。
牛年下旬,武汉中南民族大学为庆祝建校70周年暨庆党百年华诞,隆重举办了第七届“莘莘同征,和合共生”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姜雪蓉说,高山族、维吾尔族、黎族、土家族、苗族……此活动聚集了十三个民族的文化展示,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同学热情地献上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展区的工作人员为游览的同学介绍特色美食、邀请同学参与趣味游戏,现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苗族组的活动主题定为“苗乡晴·念你情”,意在向同学们展示苗寨世外桃源的神秘和苗族人家的朴素情感。在展区前,“打花脸”、“咬手定情”等苗族特色风俗活动前起了长龙,几个男生的脸上沾满了灰,准备向对方脸上抹去。另一边的美食展区的凉拌米豆腐和油炸粑粑也获得了同学们的青睐。“很好吃,以前没有见到过,粑粑的味道感觉好特别”一名来自公管学院的大一女生在品尝过油炸粑粑后夸赞道。
王子馨说到,本次民大节除了精彩的歌舞节目和活动,各民族宣讲团也向同学们讲述了本民族的红色英雄故事。苗族宣讲人站在展板区域,娓娓道来贵州八堡彝族苗族乡抗日英雄的故事。上世纪三十年代,贵州毕节的革命运动进行得轰轰烈烈,工农红军经过八堡乡时,四十七名红军伤员不得不停留在苗寨休养,在听到红军需要帮助时,耿直的苗寨村民竭尽全力地照料和掩护受伤红军,煎草药、炖鸡汤、转移红军、甚至扛起枪杆子与搜查的敌人斗争,在苗族人民的照料下,军队迅速恢复战斗力,两名伤势过重无法救治的军人也被苗族人家埋葬在寨子前,年年不忘祭扫,自此,朴素的苗族人民与红军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龙航黔英告诉笔者,苗族展区还设置了“给英雄写一封信”的活动,同学们可以为自己心中的革命英雄写下真挚的话语,“相比起参加过就忘掉的活动,能够借这个写信的机会完成给我们的民族写信的愿望更让我有参与感,我们的长辈总是教导我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因为这是我们各族人民祖祖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现场写完信件的同学动情的说道。“今天的华夏已是盛世,你们安息,我们站岗”、“清澈的爱来自于你们,也造就了中国未来的蓝天”……一封封信件都留下了同学们对民族英雄的深沉情感。夜幕降临,文艺晚会的开始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历史剧井冈山的故事重演了党走过的艰难历程、歌曲《万疆》描绘了同学们心中对祖国未来的期许和祝福,在一片荧光棒的挥舞中,全体师生为民大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其中,这些信笺就有六封,直接寄到了大方县八堡乡。师生们经过了多日的苦寻,也未找到地方适合的联系人。因之前笔者曾写过多篇关于八堡红色历史的文章,并网络上流传。于是,以姜雪蓉为代表的学生便在一个夜晚联系到了笔者。
她说,大方县八堡乡新开村的苗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民风淳朴。他们不仅世代幸福的生活在这里,还是一群拥军普通人中的经典典型,他们祖辈就是红军长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和红军有着无数感人故事的民族精英。想通过笔者把六封信送达到苗族同胞后人手中,以作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感恩心,真诚的为这些苗族同胞表示真诚的问候和祝福。
当天夜里,笔者也真实的把情况汇报给了八堡乡党委方基泽书记,方书记对于此事,也是非常的重视和欢迎。以此为契机,让八堡乡的红色文化,进一步在人们的心中得到更好的展示和传播。笔者并两次驱车前往八堡乡,但由于地方工作繁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动。于时,最后一次,红色信封送达,也是年底了。由于疫情以及相关因素影响,比如主题落实,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以至于准备的红色文化宣讲,并没有如期落实。
但师生们深情的写道,神州大地历来是一片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土地,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皆是和合共生的家人,今天中国的和平和安定是历史长河中的各个民族协同抵御外敌的共同成果,无论是谁都无法拆散、抹黑这个事实。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不仅要相信中华民族在未来也会携手走得更远更好,更要将自己的力量融入时代前进的脚步中,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廖静雯在信封中写道,在那个饱经风霜的年代,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守护祖国的钢铁长城,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岁月安好。我们一定接过精神火种,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于自身之上,砥砺前行。千年之后,正如世人之所想,一切江河依然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披靡所向。
今天,从提此事,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地方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连接的呈现方式,百姓安居乐业,乡村振兴经历着无数的蜕变;另一方面,流淌在岁月中的岁岁年年,与过去的红军足迹分不开。作为中南民族大学的师生,远隔千里,从未到过八堡这个地方,但依然记得这样一段历史,也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
正如姜雪蓉同学说的一样,“淳朴的苗乡,总是有那么深厚的文化沉淀,总是那么清爽,那么充满着灵气,真想有机会,亲自过来看看,认真挖掘,肯定会难忘,肯定会收获多多”。
人们在学习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的同时,都会相遇着很多心灵的碰撞,或多或少,都会震撼着心灵的记忆。作为中南民族大学的这群师生,能够隔着遥远的山水,在建党一百周年的特殊时期,记忆犹新的翻阅八堡这段红色故事,从理论和实际上来说,都值得地方高兴和重视。
责任编辑:高洪义
下一篇:《乡愁》